元宇宙是泡沫还是未来?寻找长期价值的5个方向
Facebook为Metaverse背水一战,宣布2022年在元宇宙上投入1000亿美元,连名字都改叫Meta了。那么,元宇宙是泡沫还是未来?比扎克伯格是不是机器人更值得我们思考。
Facebook更名事件让全世界的资本又一次为元宇宙概念上头,元宇宙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出现?它的出现到底是资本为了填补互联网在价值上的瓶颈期,还是真正代表未来世界的需求?它是这个时代的郁金香还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没有区块链和NFT技术的出现,就没有今天的元宇宙,只有技术当然也是不够的,Facebook更名前一天,第七届万向区块链全球峰会在上海举办,作为国内区块链行业的标杆,这个大会已经举办了7年,一直鲜有人文学科的声音出现,直到2021年......
“需要人来决定”
王语薇
“BAYC这组猴子是头像领域大火的NFT项目,它的两个创始人都是艺术背景,从2017年就非常想参与crypto的世界,苦于当时没有一个语境和渠道,那时crypto完全是技术和金融的属性。直到NFT现象的出现,创始者人Gargamel在一次访谈中说:以太坊上终于有文化的一席之地了。所以他想怎么创造一个社区,让这些有创意性的人聚在一起,在crypto的世界做一些事情,即便它只是一个荒谬的猴子俱乐部。”
无聊猿游艇俱乐部(Bored Ape Yacht Club, BAYC)项目诞生于2021年 4 月推出,
这是万通控股副总裁、艺术商业出版人王语薇在第七届万向区块链全球峰会上分享的故事,代表了NFT技术的诞生让艺术人文内容开始进入到由区块链技术构建的虚拟世界。
判断元宇宙是不是泡沫,不如先来判断NFT是不是泡沫。
王语薇的演讲主题是《价值革命?NFT及数字资产的兴起》,她谈到:NFT作为一种信息载体,目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展示和交易,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NFT的价值革命进行到底。一个NFT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是以Token(通证)这种形式承载的货币化价值,这部分价值使NFT得以流通,引入巨大的社会资源,问题在于所有货币类价值实际上都是同质的;另外一方面是需要有社会、经济、文化这些领域的发展,形成真正多元的价值体系。而这两方面的价值,对于NFT生态的可持续性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只把注意力集中在Token层面。那么NFT的独特性就只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一个NFT的价值也可以轻易被其他同类型的NFT所取代。
同样是在本次峰会上,以太坊的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认为NFT给了创作者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但不能说NFT按当前的形式在经济上是具有可持续性的,NFT需要经历多个寒冬:“我们看到很多NFT项目在6个月到1年里表现很不错,但经过1-2年时间却会变得无名,必须理解长期可持续的NFT会是怎么样的。”
NFT的制度架构正在经历一个非常早期和快速变化的时期。
“社会资本的货币化”
“目前,NFT重构了数字世界中所谓独特性和稀缺性这两个非常关键的概念。NFT的独特性不是一种自然属性,而是一种基于区块链分布式网络构建的数据结构,并基于全网的共识,获得了某种客观性和真实性。但是在这种独特性的基础上,从人们收藏的动机想,我希望拥有这个独特的东西。从炫耀的角度,希望别人知道我拥有这个独特的东西。从投资的角度,我相信还有很多人想要拥有这个独特的东西。同时它把稀缺性的概念也变化了,就是艺术作品的稀缺性转变为了数字所有权的稀缺性。
CryptoPunks大家上网可以随意下载传播,但是拥有CryptoPunks的人,不在乎多少人占有这个资产,甚至说越多的人拥有它,他越高兴。因为背后的传播量、知名度和围绕它形成的粉丝经济,可以基于NFT将这些社会资本进行货币化。所以在这个产品极大丰富,且复制成本越来越低的世界,所谓的物质的稀缺性,也就是越少越值钱的逻辑,已经被注意力的稀缺性,也就是越有名越值钱的逻辑所取代了。”
“物以名为贵”
邱志杰
NFT技术的出现,让文化进入到区块链构建的虚拟世界中,但价值的转变,并不是从NFT的发明开始的。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在本次峰会中提到,传统艺术作品中比如版画、摄影这类复数艺术品,一般来讲版本数量越少、越稀缺,价格就越贵,但他在1994年的《纹身1》,因为颇有名气,不同尺寸的复制版本都有,版本数量很大,但这件作品的原始版本是他版画、摄影作品中价格最高的。邱志杰后来试图把其他作品只复制两张,但并无市场。
“从‘物以稀为贵’到‘物以名为贵’,进入到了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今天买画的人似乎不是那么在乎这个作品的稀缺性,或者他一定程度上在乎稀缺性,可是他又要想用作品的复数印刷所拥有的传播性。”
对于稀缺性价值的变革,还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足以生产品质尚可、数量无穷大,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作品。抛开是不是艺术家、有没有情感外,人们还是愿意接受这些作品的。如果要求它有情感、观念,甚至有主动想要创造艺术品的冲动,现在的人工智能肯定达不到;如果在操作层面上,要求的只是艺术品的供应者,今天的人工智能显然是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这取决于我们对艺术的定义是什么。”
改变艺术形态的技术
以NFT的形式进入市场的艺术作品,也被叫做加密艺术,但邱志杰并不太认可这个说法。他从两条线索看今天的加密艺术:创作者在作品上署名的历史、艺术家获得报酬的历史。“NFT的出现对我来说更接近画廊、拍卖行的出现,是通过影响艺术市场来影响到艺术生产,它可能使过去比较难以在传统艺术市场上进行销售的数字艺术作品变得可销售,但它并不直接影响到艺术生产,不同于摄影、录像。因此,今天艺术界所鼓噪的“加密艺术”是不成立的概念,并不存在着加密艺术,而是一切艺术均可放在加密的逻辑里。”
如果NFT目前改变的是市场层面,那么市场的运行会不会影响艺术创作的动机和方式?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要先把艺术创作和劳动方式相提并论下。
打游戏是不是劳动?
NOVA演讲主题《Metaverse的回归使命》
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认为: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构成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
当我们从物质文明迁徙到数字文明的过程中,谁来提供材料,又怎样把材料转变为财富?
比如:打游戏是不是劳动?毕竟人类对于元宇宙的探索,是从游戏开始的。
NFT项目河里人
对于数字时代,游戏与视频是更为广泛的文化传播媒介。游戏《我的世界》里有个明星建筑师团队国家建筑Cthuwork&NA,这个团队以社区的形式建立,有超过5000名创作者,在B站拥有75万粉丝,但靠游戏视频变现并不容易,直到NFT的出现。NOVA作为社区主席,参与了绝大多数的社区制度和考核标准的建设,目前也从内容创作者转向了市场架构者的角色,2021年运用国建在《我的世界》中搭建的《清明上河图》延伸出NFT项目河里人,生成的1万个像素头像在3天内售謦,可能是中国地区在以太坊上目前最好成绩。如果没有NFT,他们花半年做的视频,其价值转换的程度,可能远远不如别人花3天做的视频,在万向峰会圆桌论坛:《数字媒介构建的新人文》中,NOVA分享到:
“这是一个流量经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你可能发一个很优质的作品,但是他的注意力维持只有两周,两周以后,自然会有无数更能吸引眼球的东西,把你埋没在海洋当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些更好的让我们的劳动获得承认的手段。哪怕是(打游戏的)小朋友也好,他付出劳动时,能够有实实在在有所收获,这是我架构整个社区的初衷。我们过往看,宋代有一个著名的奸臣叫高太尉,他是个踢球高手。谁能想到几千年以后到现在,踢球成了薪资最高的几个行业之一。随着产业革命的进化,原本我们认为玩闹玩乐的从业者,他们的行为被我们认可,被承认是劳动。从这个角度来讲,劳动是基于社会共识生发出的理念。”
如果打游戏是劳动,打游戏的人又创造了什么价值?
元宇宙需要意义
陈军宏
云中子科技创始人陈军宏认为元宇宙核心有两条线:代码化和实质化,并用这两条线做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坐标轴,从轴线看,我们目前还在代码界旅居,距离定居元宇宙还非常遥远,“我们畅想着遨游整个宇宙,但我们连地心引力都还没有脱离。”陈军宏认为“元宇宙”这个词有着诸多不准确性,他更习惯用Metaverse来表明我们要经历的进程:
“Metaverse 到底应该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型呢?我的观点是它的虚拟化程度要非常高,现在还远远没有到达。同时它的实质化程度也要非常高,它对你的影响是你“赖以为生”、“以此为生”或者“找到了生存的意义”。所以,第一步要有虚拟社会;第二步要有虚拟的经济体系;第三步要发展出虚拟的政治体系;最后一定会发展出独特的虚拟文化体系。”
在他设计的轴线中,人文属于最高层次,原因就是很难设想人文可以被设计,“人文是涌现出来的,从工程师的角度讲,涌现靠的的是系统和系统要素。”
比起万向峰会中技术和金融领域的演讲者,人文向度的声音更加理性,甚至有一丝悲观,邱志杰讲到目前还没有“加密艺术”这个形态;NOVA提到他参与的NFT项目还没有消费者,涌入的都是投资者;陈军宏谈到目前元宇宙最多只进展了1%。
在这个目前需要人文建设的全新宇宙里,寻找长期价值变得尤为重要,以此为目标,万通控股和艺术商业成立了“数字以上创新实验室”,我们希望联动科技创新和文化艺术行业的内容创作者,去挖掘具有长期价值、可持续的数字人文内容。
第七届万向区块链全球峰会完整视频链接:
https://www.blockchainlabs.org/week2021wx/#/playback?lang=zh-CN
本文 投糖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toutang.net/toutangyuzhou/1214.html
1.投糖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